宋朝,历史上被认为是子嗣最为单薄的一个朝代,它的皇帝遗孤问题尤为突出。由于这种特殊的情况,皇位继承一度只能通过宗室内部选拔年幼的子嗣来填补。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继承帝位的机会无疑是极其诱人的,而能被选中担任皇位继承人,甚至成为养子,这样的命运从外人来看是莫大的荣幸。但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这个所谓的“幸运”,未必就一定能带来幸福。
其中,宋英宗赵曙的命运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赵曙曾两次进入宫中,成为宋仁宗的养子,然而,这个角色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按辈分来说,赵曙是宋仁宗的堂侄。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赵曙被选中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主要与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的家庭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剩余82%宋真宗的子嗣同样非常稀少,尽管他有过五个儿子,但其中没有一个能够活到成年。活得最长的一个儿子也仅仅活到了九岁,就因病早逝。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继承问题,宋真宗非常忧虑自己未能留下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儿子。作为一个在封建时代的帝王,宋真宗年纪渐长,再加上那个时代人均寿命并不高,他十分害怕自己突然去世而导致国家陷入继承危机。因此,宋真宗开始在宗室中寻找适合的继承人。
最终,他选中了赵允让,这位年幼的孩子成为了初步的继承人,然而,事与愿违,皇位继承的安排却发生了意外的变化。宋真宗后宫的一位女子怀孕,并生下了宋仁宗。由于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宋真宗自然不再将继承权寄托于其他人。因此,他决定将赵允让送回宗室。此时,宋仁宗接手了皇位,而赵曙便成为了后来的继承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赵允让的子嗣繁多,他一生育有二十二个儿子。作为父亲,赵允让并不介意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宫中,而这也让宋仁宗可能在无意中寄托了某种希望——既然赵允让能有这么多孩子,或许养育赵曙也能带来好运,给自己多生一些孩子。于是,赵曙被带入宫中作为养子。这时候的赵曙已经四岁,但他很快便与宋仁宗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联系。
然而,命运并不如人所愿。宋仁宗在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后,这个孩子却因出生不久便夭折,虽然后来又迎来了第二个儿子,但在这孩子出生后,赵曙被送回了赵允让的家中。此时,赵曙已经八岁了,能够记得宫中的一切,回到亲生父亲赵允让身边的他,心中自然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然而,宋仁宗并未因此停止对儿子继承人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有个能稳定国家的继承人。过了几年,终于有了第三个儿子,然而这位幼子也未能逃脱早逝的命运。每一次的失落和痛苦都让宋仁宗更加焦虑,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再也无法拥有更多健全的儿子。
虽然当时宋仁宗的身体状况也开始恶化,但他始终相信自己会有儿子继承皇位。可当大臣们越来越焦急,朝中的权臣们开始劝进,终于在嘉佑六年,宋仁宗松口同意立嗣。此时,赵曙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尽管他身边的情势和人心变化莫测,他的命运也变得愈加复杂。
随着时间推移,赵曙作为皇子逐渐在宫中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关注,但由于他身体虚弱,健康状况越来越堪忧。在朝中的权臣们眼里,赵曙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而宋仁宗最终决定立赵曙为继承人。然而,赵曙始终不愿接受这个命运,他多次婉拒这个安排,最终还是在韩琦的支持下,成为了皇子。
直到嘉佑八年春,宋仁宗去世,赵曙才真正面临皇位的继承。这时,大臣们认为赵曙会因继位而欢欣鼓舞,但事实却令他们大为吃惊。赵曙听闻父皇去世的消息后,表现得异常恐慌,甚至尝试逃跑。宫中的权臣和太监们费尽心力才将他拉回,并强行将他安置在龙椅上。
赵曙的举动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惊,他的身体状况明显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已经接近崩溃。在此后的几年里,他的健康状况愈加堪忧,尽管他已经继位为帝,但身心的双重压力让他几乎无法承受。赵曙的治国能力受到严重限制,他的健康问题也迫使曹太后暂时执政。
尽管赵曙身为皇帝,但由于长期的压力、健康问题及与曹太后的紧张关系,他未能如其他帝王般顺利地治理国家。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赵曙因病去世,留下了许多未完成的心愿和未解的困惑。
发布于:天津市千层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