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公开批评特朗普“在玩火”,并暗示这可能引发一场“真正的战争”。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全球政治圈的紧张气氛。问题的起因是特朗普宣布将俄乌停火期限从50天缩短至20天以内。
梅德韦杰夫的反应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俄罗斯对特朗普“极限施压”策略的真实警觉。背后牵扯的不仅是乌克兰战场,还涉及美俄、中美和全球能源秩序的复杂角力。
特朗普采取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他没有直接对俄罗斯挥舞制裁大棒,而是通过盟友施压。欧盟、美日韩集体承诺未来三年采购高达60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和军火。欧盟甚至答应每年购买2500亿美元的美国天然气,并阶段性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这种做法表面上是经济合作,实际上是给盟友套上绞索,逼迫他们与俄罗斯能源脱钩,并向普京施压。
然而,这种策略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欧盟内部早已不满,《金融时报》援引德国官员的话称:“我们不是美国的能源附庸。”日韩虽然口头答应,但私下也在权衡利弊,毕竟美国天然气价格高昂。
梅德韦杰夫的愤怒不仅是因为特朗普不给面子,更是看穿了美国的战略底牌。俄罗斯如今转向东方,中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涵盖高科技、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中国成为俄罗斯的“经济安全带”,而朝鲜则提供军事支持。据韩联社报道,朝鲜近期向俄军提供了导弹技术和零部件,甚至有传言称朝鲜顾问已在顿巴斯一线协助俄军部署火箭炮系统。
俄罗斯选择“长期抗战模式”,依靠中朝两张牌稳住阵脚。梅德韦杰夫宣称:“俄罗斯不是伊朗或以色列,你们的最后通牒不会让我们跪下。”这表明俄罗斯作为核大国,不会轻易屈服。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三年,不再是两国间的问题。北约增兵东翼,俄罗斯频繁进行核演习,联合国多次发出核风险警告,这场冲突已经具备全球化特征。特朗普的“停火期限压缩战术”表面是为了推动谈判,实则是施压游戏,不给普京喘息空间,逼其短期内让步。
特朗普一边对中国放狠话讨论“二级关税”,一边又希望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保持中立。结果是中俄关系因美方压力而更加紧密,而美国在整合盟友时反而被削弱。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出现分歧,部分高层担心过度逼迫中国和俄罗斯会导致两个核大国形成更深层次的战略联盟。
特朗普的策略本质上是一场高风险博弈,靠压别人赢得主动,却忽视了对手联合起来反制的可能性。中俄本就有合作基础,现在特朗普的压力更是把他们推向“抗美联盟”。
梅德韦杰夫的愤怒揭示了俄罗斯对美国底线的清醒认识。这场博弈不仅仅是乌克兰的问题,而是关乎俄罗斯能否继续生存的问题。面对一个不怕死且背后有朋友的对手,威胁只会带来反弹,而不是妥协。
千层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